以下是关于微塑料“入侵”的真相、争议与行动的相关内容: 真相无处不在:微塑料是指尺寸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自2004年微塑料概念诞生以来,全球科学家发现微塑料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角落,从高山到深海,从极地到城市,甚至在人类的胎盘、大脑等器官中都有发现。其来源主要包括塑料制品的滥用和不合理处置,以及汽车轮胎脱落颗粒、衣服上脱落的合成微纤维等。人体摄入:有研究表明,儿童和成人可能每天摄入十到十万多颗微塑料颗粒,人体一年可能摄入的微塑料量大概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争议危害证据不足:虽然在人体多个器官中发现了微塑料,但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微塑料对人体有害的确切证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的报告指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研究方法存疑:当前许多微塑料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依赖较小样本量、缺乏适当对照组,实验室易受微塑料污染,检测技术难以排除被玷污的可能性等。此外,部分研究数据在生物学上无意义,一些研究人员为发论文设计不合理实验,得出脱离实际的结论,导致微塑料研究夹杂着混乱、谬误和以讹传讹。 行动加强研究合作:学者们认为,需要更严格的标准、透明度,以及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避免错误信息循环和低效监管,推动微塑料研究在形成机理、传播机制、监测手段、危害程度、治理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索。统一分析方法:全球微塑料研究分歧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标准统一的分析方法,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分析方法,以便得到更准确、可比的结论性数据,为微塑料的研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