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广东佛山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同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市民警惕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做好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链。相关情况如下:疾病特点: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即“花斑蚊”)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该病毒。症状表现:潜伏期一般是1至12天,通常为3至7天。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发热常突然起病,体温可达39℃,部分病人会出现双峰热。关节痛表现为游走性疼痛,主要累及手、腕、踝等小关节,腕关节受压疼痛是特点。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会在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斑疹、丘疹或紫癜。广州存在传播风险的原因: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国际人员往来频繁,大量人员从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同时,广州夏长冬短,雨热同期,为白纹伊蚊提供了绝佳的孳生温床,居民区花盆托盘、建筑工地积水坑等都可能成为蚊虫孳生地。预防措施: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疫苗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预防的核心是防蚊灭蚊。户外活动时,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时段,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可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驱蚊产品,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还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灭蚊行动,共同营造防蚊灭蚊的良好氛围。就医提醒: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处置是防止疫情传播扩散的核心。若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相关旅居史,一旦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配合检查诊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