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号子是流传于我国海岛边境大连长海县的一种极具艺术特色的地方劳动号子,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长海号子由船民号子和渔民号子组成。船民号子主要用于运输船,内容丰富,调式各异,按劳动场景可分为拉纤号子、撑大篷号子、打锚号子等;渔民号子则是渔民打鱼时所用,内容相对单一,包括拉船号子、起网号子、捞鱼号子等。长海号子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当时已经出现比较大的船只,需要十几人共同操纵,长海号子逐渐兴起。清末民初,随着海岛与外界交往增多,海上运输繁忙,大吨位船只的使用使得长海号子的应用越来越广,船工们在长期的海上运输中,吸取了天津、山东、营口一带船民号子的音调,使长海号子更为丰富,并形成了豪迈而不失韵味的独特风格。对于出海捕鱼为生的海岛人而言,号子就像是黏合剂和催化剂,将船员拧成一股绳,激励船员迎击风浪,体现了闯海人的海魂。其曲调铿锵粗犷、高亢有力,音节简短、通俗易懂。作为中国民间音乐,长海号子具有鲜明的北方地域特点,采用七声调式,具有明显的变异性、简易性和不易变性。随着机械化的推广,长海号子已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一代代传承人通过艺术创新,将长海号子搬上舞台,使其得以传承和延续。例如,长海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刘玉来等将长海号子进行舞台化呈现,2025年8月,长海号子《喊海》在“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舞台上,勇夺“歌声嘹亮奖”和“最佳人气奖”两项最高荣誉。此外,传承人宋承儒从长海号子中提取音乐元素,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渔家生活气息的歌曲,如《美丽富饶的长山岛》《喊海》《渔家都把渔歌唱》等,还出版了《大海放歌--宋承儒歌曲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