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显著的IPO热潮,众多机器人企业纷纷踏上资本化之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寻找稳定发展的支撑点。以下是相关情况分析: 机器人产业IPO热潮现状企业积极上市:宇树科技已确定IPO申报时间为2025年四季度,目标或为上市科创板。极智嘉于2025年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此外,斯坦德机器人、镁伽科技、埃斯顿等十余家机器人企业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资本高度关注:2025年以来,至少有超20家上市公司宣布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以年内股价最低点到最高点的涨幅计算,96只机器人个股涨幅超过50%,其中40只股价翻倍,机器人板块的市盈率TTM平均值已经超过110倍,19只个股市盈率超200倍。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应用场景不明:机器人业务能够产生收入利润的公司仍是极少数,多数上市公司停留在布局阶段,有的仅仅处于概念阶段。机器人板块118只个股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6.26%、1.54%,营收中位数表现跑输全A股水平。核心技术待突破:目前的人形机器人虽然能够实现行走、抓取等基本动作,但在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能耗效率等方面远未达到商业化要求,制约了应用场景的拓展。商业化落地难:机器人产业面临成本高昂以及需求模糊性等问题,使得产品渗透率低,企业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 寻找稳定锚的方向掌握核心技术: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如斯坦德机器人拥有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极智嘉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机器人通用技术平台Robot Matrix,这些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明确应用场景:专注于特定领域,拓展商业化应用,如宇树科技更加专注于民用领域,通过春晚机器人表演“出圈”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探索民用市场的应用场景。优化商业模式:企业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如极智嘉通过不断优化运营,随着订单量和收入增长,亏损持续收窄,有望实现盈利。加强资本运作:合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IPO、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拓斯达与上海行芝达洽谈并购事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