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击机家族”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不断发展壮大,以下是其详细介绍:第一代歼击机:歼 研制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援助下,开始仿制米格-17。 首飞时间:1956年7月19日首飞成功,是新中国第一种歼击机。 性能特点:采用机头进气的后掠式中单翼气动布局,全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能好。第二代歼击机:歼-6、歼-7、歼 歼:1958年首飞,是新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仿制米格-19。它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从1964到1968年,击落击伤各型美国战机22架。 歼:1966年首飞,是新中国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仿制米格-21。其改进和衍生型号众多,如终极魔改版的枭龙和歼教9,中国总共生产了超过4000余架,还大量出口。 歼:1969年首飞,是在歼-7基础上加长加大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其改进型歼-8Ⅱ于1984年首飞,将进气方式从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为大口径雷达天线提供空间。第三代歼击机:歼-10、歼-11、歼-15、歼-16 歼-10: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自主研制的单座单发第四代战斗机,采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鸭式气动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 歼-11:是中国购买俄罗斯专利及授权的苏-27SK的国产组装飞机,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建立生产线,俄罗斯供应主要零件与系统。 歼-15:参考从乌克兰获得的苏-33战斗机原型机T-10K-3,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研制和发展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在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歼-16:是沈阳飞机公司基于歼-11系列发展而来的新型第四代多用途双座双发歼击轰炸机。第四代歼击机:歼-20、歼-35 歼-20: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动机并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五代战斗机,有歼-20A、歼-20S等型号。其中,歼-20A是重型隐身单座多用途战斗机,歼-20S是重型隐身双座多用途战斗机。 歼-35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型隐身单座多用途战斗机,可以执行制空作战任务及对地、对海多种突击任务,是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的规模组成力量。电子战飞机:歼-16D -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专用电子战飞机,它可以与其他战机协同作战,通过电子干扰、压制等手段,为己方战机创造有利的作战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