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巴黎卢浮宫被盗,7分钟丢失9件珍宝
卢浮宫阿波罗长廊的展柜前,碎玻璃散落一地,警报声回荡在空荡的大厅,而就在几分钟前,这里还陈列着拿破仑时期的无价之宝。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9点30分,四名蒙面盗贼伪装成施工工人,将升降车停在巴黎卢浮宫附近的人行道上。
他们放置路障,模拟维修作业,通过升降车爬上阿波罗长廊阳台,撬窗而入。9点34分,门口警报器触发。
9点35分,阿波罗长廊两个展柜的警报响了,盗贼使用切割机打碎安全玻璃,把手伸进裂口中拿取展品。
仅仅3分多钟后,在离第一次警报触发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盗贼已通过同一窗户离开,随身携带九件被盗展品。
01 精心策划的闪电盗窃
法国警方将这场盗窃案形容为一起典型的有组织犯罪案件。
四名嫌疑人显然进行了周密的前期准备,他们选择在卢浮宫刚开馆时行动,伪装成施工人员,全副武装且蒙面。
盗贼团伙操作专业,利用升降装置从建筑物外部阳台潜入室内,手法干净利落。
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称,这群歹徒“经验丰富、装备精良”,并且“显然做了一番侦查”。
从现场还原来看,整个团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操作升降设备,有人负责破坏窗户,还有人专门负责窃取展品。
02 无法估量的损失
据巴黎检方10月21日公布的数据,这批被抢珠宝的经济损失预估达8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
然而,经济损失仅仅是故事的一部分。巴黎检察院检察官洛尔·贝屈奥强调,抢劫案造成的历史性损失无可估量。
法国文化部公布的失窃清单包括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王后玛丽-阿梅莉和拿破仑三世的母亲奥尔唐丝使用过的冠冕、项链和耳饰。
同时还有拿破仑的皇后玛丽-路易丝的项链及耳饰,以及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欧仁妮的胸针和冠冕。
这些珠宝不仅材质珍贵,更承载着法国拿破仑时期的重要历史记忆,是无法替代的文化遗产。
03 侦查进展与挑战
案件调查迅速展开,警方已从现场和部分作案工具上提取了超过150份样本,包括DNA、指纹等痕迹。
这些样本来自嫌疑人丢弃的头盔、切割机、手套、防护背心等物品。
刑侦技术实验室已优先处理该案,但分析仍需要时间。警方同时在调取和分析大量公共和私人场所监控资料。
巴黎检察官贝屈奥表示:“已帮助警方追踪到他们在巴黎及周边省份的行踪”,但未进一步透露细节。
目前调查由巴黎警察局刑警部门打击有组织盗抢大队和打击文物走私中央办公室负责,参与调查的警员约有一百多人。
04 卢浮宫的安全隐患
这起案件引发了对卢浮宫安保措施的强烈质疑。
卢浮宫馆长劳伦斯·德·卡尔在法国参议院听证会上承认,卢浮宫外围安保存在薄弱环节,监控系统严重不足,安保岗位也存在重大问题。
她进一步解释,卢浮宫基础设施陈旧,无法安装现代化的设备。
令人担忧的是,今年6月16日,卢浮宫因工人罢工关闭时,就有工作人员警告人手不足难以保护藏品安全。
巴黎参议员布罗萨特质疑:“为何没有人听取这些警告?”
案件发生后,德·卡尔曾向法国文化部长提出辞职,但遭到拒绝。
05 历史阴影下的卢浮宫
卢浮宫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盗窃事件,最著名的是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案,两年后这幅名画才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被找到。
1983年,两副文艺复兴时期的盔甲从卢浮宫失窃,直至近40年后才得以找回。
与历史案例相比,这次盗窃呈现出新的特点——作案时间极短、手法专业、目标明确。
法国文化部长达蒂坦言:“如今博物馆已成为犯罪者的目标,他们的作案手法十分专业,博物馆确实需要适应这种新型有组织犯罪的挑战了。”
检察官贝屈奥还表示,调查“尚未排除任何假设,包括卢浮宫博物馆是否可能存在内应”。
如今,卢浮宫外围已加强安保措施,警方在搜寻四名驾驶摩托车逃脱的盗匪。
调查人员从现场提取了超过150份样本,包括DNA和指纹。
刑侦技术实验室正加紧分析,结果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
这些线索或许能揭开犯罪团伙的真面目,追回那些尚未找到的8件无价之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