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共7章50条,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是住房租赁领域的里程碑文件。该条例传递出加速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剑指存量时代等多重信号,具体如下:加速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房租赁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但相比住房销售市场,其消费体量较小,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行为,有利于市场化、专业化租赁企业健康发展,助力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条例》筑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为“租购同权”铺路,健全了我国住房租赁法治保障体系,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按下加速键。剑指存量时代,加力盘活存量市场:当前,部分城市、区域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现象,住房租赁市场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条例》鼓励居民家庭将自有房源用于租赁,还支持企业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等用于租赁,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有助于消化存量房屋,让不动产“动起来”。稳定住房租赁关系是核心:过去租赁市场曾出现暴雷事件、押金克扣等乱象,不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租赁关系。《条例》对出租方、承租方、平台等的行为均有规定,要求出租人和承租人实名签订合同并备案,能有效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租赁关系。重拳整治住房租赁乱象:《条例》构建了系统性监管框架,明确禁止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要求人均居住面积符合标准,禁止承租人违规改造房屋结构,从源头整治“群租房”乱象。同时,强化租住双方权益保障,约束出租人不得暴力驱赶租客等,还对租赁企业及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了违法成本。更好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随着租赁市场体量的扩大,租金作为价格杠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条例》提出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这有助于监管部门掌握租赁市场热度变化,更精准地进行政策调节,也为租赁双方提供了租金参考,提升交易公平性。市场将加速优胜劣汰:租赁市场主体参差不齐,导致服务水准不一,监管难度大。《条例》对住房租赁企业和经纪机构进行规范,明确要“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未来,能够整合政策资源、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企业,或将成为市场主导者,市场将加速优胜劣汰,进入“机构化运营、品质化升级”的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