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务院公布《住房租赁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50条,涉及规范出租承租活动、规范经纪机构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为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框架和行为准则,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以下是具体介绍:规范住房租赁活动,保障当事人权益:《条例》明确用于出租的住房应符合建筑、消防等相关规定和强制性标准,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还规定了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标准。同时,要求出租人和承租人实名签订合同并备案,出租人需向承租人出示相关材料,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解除合同应通知承租人并留出合理腾退时间;承租人应安全合理使用租赁住房,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等。此外,国家鼓励建立稳定租赁关系,推动租购同权,连续履行合同达到规定期限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可按规定享受相应政策支持和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市场主体管理,维护市场秩序:针对住房租赁企业,《条例》明确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企业的导向,规定其经营范围应使用“住房租赁”表述,需建立健全报送开业信息、租赁住房信息制度,规范房源信息发布,从事转租经营的要实行资金监管。对于经纪机构,要求具备相应的自有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名单需备案,房源信息发布前要核对相关信息并实地查看,收费项目应明码标价,同时也要遵守住房租赁企业的相关规定。健全公共治理机制,促进市场发展:《条例》建立了多主体参与、各部门协同的治理体制,明确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等的监督管理职责,要求住房租赁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管理。主管部门需制定合同示范文本,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租金监测机制并定期公布租金水平信息,房产管理部门要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开展管理与服务,并与其他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加强对住房租赁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违法行为。《条例》的出台有助于解决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面临的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租赁双方权益保障不充分、经纪机构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它将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住房租赁市场生态,为租赁行业发展营造规范、公平的环境,推动住房租赁市场朝着更透明、合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