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42.194.194.111/shipinxinwen/IMG_3396.MOV2025年以来,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测较4月大幅上调0.8个百分点,达4.8%。此外,IMF还将中国2026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4.2%。多家投资银行也纷纷上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据彭博社报道,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等银行将中国202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上调至接近5%,澳新银行则预计增速为5.1%。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经济韧性超预期: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消费补贴等政策对耐用品消费形成明显拉动;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产业表现亮眼,进一步巩固了增长动能。同时,尽管外部环境复杂,4月后中国出口仍展现出较强韧性,贸易规模稳步扩张。政策协同效应持续显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配合,促消费、化解地方债务、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治理“反内卷”等措施同步推进,有效提振内需和市场信心,政策红利将在下半年继续释放并对经济增长形成托举。产业竞争力与技术突破呈现长期趋势:中国制造业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加速高端化转型,“新三样”及机器人、3D打印机等新兴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快速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已多月高于整体制造业,显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强劲动能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外部环境边际改善:短期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同时,新兴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扩张,部分对冲了发达经济体需求放缓带来的压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灵活性与韧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