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携手培养青年文物工匠是加强文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京津冀地区文物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下是相关情况的介绍:项目名称及实施情况:该项目名为“京津冀青年匠师(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师)培养项目”,由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于2023年起共同开展。截至2025年9月,已连续举办了3次联合培训,共有100余名京津冀三地一线优秀青年匠师参训。培训目的:旨在加强文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地一线优秀青年匠师提供相互切磋、互学互鉴的平台,推动三地文物修复师技术互通和资格互认,构建人才、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培训内容与方式: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实操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既有文物保护法解读、国家文物局修缮标准等理论知识,也有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及陶瓷、纸张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的实操培训。师资力量:京津冀三地联合组建了“文物修复专家资源池”,师资涵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如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李永革、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油漆作技师李海先等;高校教授,如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文物系教授高桂林;以及一线技术骨干,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副研究馆员宋晖等。培训成效:通过培训,京津冀地区青年工匠的整体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他们在全国古建保护领域渐渐有了名气。在2025年7月多部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文物职业技能比赛上,京津冀的学员获得了不少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