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迎来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关键转折点,多家头部险企实现承保盈利,行业整体盈利的曙光初现。以下是对这一关键转折点的详细分析:盈利原因 “报行合一”政策持续发力:“报行合一”政策的严格执行,有效遏制了市场拼费用的无序竞争,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风险管理和服务提升上,为新能源车险盈利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科技手段助力成本优化:经过初期数据积累,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基于新能源车特有的静态数据及动态数据建立精细化定价模型,使新能源保费定价更加贴近真实风险。同时,人工智能定损、智能核保等科技手段在核保、理赔、定损等环节的应用,也为成本率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保费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保费连续多年实现50%以上的增速,其中家用车保费增速最为显著,在新能源汽车所有客群中的保费占比从2020年的42%上升到2024年的67%。由于行业新能源家用车的整体赔付率要低于营业客车和货车,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使得整体赔付率自然下降。 供应链和维修体系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大,其零配件的供应链逐渐成熟,规模效应开始显现,部分配件价格有所下降。同时,维修技师的专业培训更加普及,维修效率提升,进一步压低了人工成本,有效控制了赔付成本。 险企与主机厂加强合作:部分险企依托主机厂在整车制造、维修体系和数据能力上的资源优势,探索出适配新能源车的“拆件维修”路径,以拆换结合代替整总成更换,有效压降了理赔成本。盈利现状 - 平安产险2025年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为27.6%,已实现承保盈利,成本呈现持续优化趋势。 - 太保产险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原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从上年同期的14.1%上升至19.8%,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辆。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表示,新能源车险已进入盈利空间,但商用车的综合成本率仍超过100%。未来挑战 行业整体仍未完全摆脱亏损:尽管部分头部险企实现盈利,但根据监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新能源车险的平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2024年行业综合成本率约107%,全年承保亏损超57亿元,行业整体仍面临盈利可持续性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险企将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将考验险企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成本上行压力依然存在:新能源车险下半年综合成本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上行压力,如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在年度之间的综合成本走势可能不同,以及新兴风险的出现,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新能源的融合带来的风险等,都需要险企积极应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