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派百余名运动员参加东京夏季听障奥运会
赛场上无声的角逐,背后是百余名中国听障运动员不向命运低头的轰鸣。
11月15日至26日,第25届夏季听障奥运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代表团将派出103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羽毛球、保龄球等9个项目的角逐。
这是中国第八次组团参加夏季听障奥运会,两个项目——保龄球和定向越野——是我国首次派队参赛。
01 中国听障奥运之路
中国与听障奥运的缘分始于1989年。
那一年,在新西兰基督城举办的第16届听障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8名乒乓球运动员,开启了听障奥运征程。
1997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第18届夏季听障奥运会上,中国听障体育史迎来里程碑——赵晓东夺得男子跳远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听障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2001年,在意大利罗马第19届夏季听障奥运会上,张珺在女子三级跳远比赛中打破听障奥运会纪录,展现了中国听障运动员的强大实力。
2017年,在土耳其萨姆松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上,中国听障体育运动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全部7枚金牌,并收获3银2铜,创下历史最佳战绩。
从1989年的8人参赛,到今天的161人代表团,中国听障体育事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02 无声的赛场
听障奥运会是专为听力、语言障碍人士提供的体育赛事平台。
为确保比赛公平,参赛运动员不得使用助听器等设备。
这项赛事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支持下,每四年举办一次,分为夏季和冬季听障奥运会。
它是仅次于残奥会的世界残疾人体育综合赛事。
本届东京听障奥运会将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0名运动员参赛,选手们将进行21个大项的角逐。
03 备战现场
目前,中国各项目参赛队伍正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城市投入紧张训练。
来自北京的张萌宇将在本届听障奥运会中参加田径项目的十项全能和110米跨栏的比赛。
“虽然过程比想象中艰难,但可喜的是十项全能成绩有提升”,张萌宇在训练初期遇到不少挑战。
“我在训练初期因无法通过语言与教练及时沟通,常常错过关键指导”。
得益于教练耐心地用手语反复比划动作要领,以及心态调整的帮助,他逐渐克服了困难。
听障运动员与教练的沟通,是训练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听障奥运会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听障运动员的桥梁。我们是第八次组团参赛,要力争在赛时创造佳绩。”
04 台湾地区代表团备战情况
中华台北代表队也正积极备战东京听障奥运会。
台湾地区代表团将派出78名选手、20名教练,参加田径、游泳、射击等11个运动种类的比赛。
台湾地区代表团的阵容包括多位上届夺牌选手,如网球队的金牌选手林家文、田径金牌得主许乐,以及保龄球名将谢盛福和陈建豪。
为兼顾选手训练与学业,台湾地区代表团于8月15日在台北市剑潭青年活动中心举行了联合开训典礼,后续采取分散式训练,自10月14日起进入集中训练阶段,全力冲刺。
从1989年首次参赛的8人乒乓球代表队,到如今161人的庞大代表团;从2001年张珺打破女子三级跳远听障奥运会纪录,到2017年中国乒乓球队包揽全部7枚金牌——中国听障运动员的每一步跨越,都在无声世界中迸发出生命的最强音。
他们听不到观众的欢呼,但能感受到祖国的支持;他们说不出豪言壮语,但用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
东京听障奥运会,中国健儿们已经准备好了。
|
|